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郑珏任圜中书侍郎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
欲运阴阳。
贤者谅资于筹画。
将烹鼎饪。
哲王取喻于盐梅。
是知心恬淡则燮理无差。
平正则调和靡慝。
王者以二仪为法。
百度是贞。
将施理国之规。
必慎代天之任。
其有镇时望重。
济物才高。
或早推房杜之风。
或暗合孙吴之略。
咸膺妙选。
适副旁求。
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荥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郑珏
礼乐成家。
钧台接武。
圭璧耀无瑕之彩。
咸韶奏希代之音。
雅度不群。
贞规拔俗。
为缙绅之楷范。
文学之宗师。
历践华资。
尝居重任。
舒卷罔渝于古道。
坦夷不易于冲襟。
允谓正人。
实符休运。
正议大夫工部尚书上柱国乐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任圜
元继代。
簪组传芳。
蕴穰苴文武之才。
抱季子纵横之略。
早参戎幕。
既备展于良谋。
尹京
广敷于善政。
李牧防虞之术。
萧何馈运之劳。
安北边而显赖殊功。
西蜀而固资婉画。
康延孝忽从剑阁
欲袭锦川。
统戎至及于三千。
破贼将踰于万数。
奸凶尽戮。
邛蜀再宁。
静十道之妖氛。
息三川之生聚。
远提锐旅。
来赴上京
适当纂绍之初。
尤验忠贞之节。
而郁于人望。
协彼佥谐。
宜膺并命之荣。
允谓当仁之选。
或升书殿。
或掌国租。
冀伸致主之嘉猷。
别展富民之茂绩。
于戏。
位尊百辟。
职总万机。
公忠则庶政惟和
便辟则彝伦攸斁。
慎宜九德。
勉阜群生。
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工部尚书平章事判三司
对割郓州和梁疏 五代 · 郭崇韬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四
陛下不栉沐。
不解甲。
十五馀年。
欲雪国家雠耻。
今已正尊号。
始得郓州尺寸之地。
不能守而弃之。
臣恐将士解体。
将来食尽众散。
虽画河为境。
谁为陛下守之。
臣尝细询康延孝河南之事。
度已料彼。
日夜思之。
成败之机。
决在今岁。
梁今悉以精兵授段凝
决河自固。
恃此不复为备。
非将材。
不足畏。
降者皆言。
大梁无兵。
陛下若留兵守魏。
固保杨刘。
自以精兵与郓州合势。
长驱入汴。
伪主授首。
则诸将自降矣。
不然。
今秋不登。
军粮将尽。
大功何由可成。
谚曰。
当道筑室。
三年不成。
帝王应运。
必有天命。
在陛下勿疑耳。
创筑羊马城记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粤若蚕丛启国。
鱼凫羽化于湔山。
望帝开基。
鳖灵复生于岷水
然则疏凿巫峡
管钥成都
而犹树木栅于西州
跨土田于南越。
其后兼并梁汉。
睥睨巴賨。
猎骑奔驰。
秦王褒谷
石牛来去。
路于剑门
空惊化玉之微。
宁获粪金之利。
爰自朔分秦历。
声接华风。
代有雄豪。
迭为侯伯。
运当奇特。
子阳乘虎踞之机。
时遇非常。
元德负龙蟠之势。
若乃张仪之经营版筑。
役满九年。
杨秀之壮观崇墉。
功加一篑。
洎我唐临御。
圣德昭融。
武威雷骇于百王。
文德日辉于四海。
惟兹益部。
扼彼邛关。
蒙王肆猾夏之心。
坦绰苞乱华之志。
时或窥吾卧鼓。
觇我韬戎。
弯弧学射之山。
饮马沈犀之水。
玉帛子女。
漂流凿齿之乡。
珠翠绮罗。
散失雕题之域。
累朝是忘逸乐。
深轸殷忧。
梦卜良臣。
控弹巨屏。
南康王以儒术柔服
教习诗书。
燕国公以将略威怀。
淬磨斧钺。
息波澜于锦水。
创制度于罗城
踰百雉之恒规。
补一隅之阙事。
有备无患。
庇蜀人以金墉。
避狄蒙尘。
安僖皇之玉辇。
云蛮稽颡。
遣使来朝。
航滇河以献珍。
沈黎而纳款。
当庙社阽危之际。
銮舆出狩之秋。
坐制南荒。
终无北寇。
乃燕公之力也。
往以元穹告变。
天禄中微。
夷门方转其斗魁。
王氏遂分其鼎足。
既而庄宗继绝。
皇祚中兴。
灵旗西指于巴庸。
蜀主东朝于伊洛。
先帝以初复地土。
怀远人
须仗权谋。
乃眷勋戚。
于是诏飞丹凤。
何晏于并门。
节立苍龙。
杜悰于井络。
即我太尉侍中平原公分茅金阙。
受瑞彤廷。
帐移竹马之邦。
轮辗木牛之路。
星驰十乘。
雾廓三川。
宣皇风于上事之初。
慰人望于下车之日。
且以城邑自经剋复。
势尚搔摇。
公来如太华之安。
寄得磐石之固。
益民多福。
而遇贤侯。
公旷度涵空。
英风旷古。
袭门冑则重侯累将。
保勋荣则带河砺山。
会族而象简盈床。
奕叶而貂冠满座。
其为盛也。
无得名焉。
顷者以龙战元黄。
虎争区夏。
杀气昼昏于日月。
阵云宵蔽于星辰。
天柱倾欹。
海波动荡。
鼓鼙未息。
干戈日寻。
公是时斡运璇枢。
端持瑶镜。
赞神谋于不测。
断人事以无疑。
献替经纶。
折冲樽俎。
决胜庙堂之上。
制敌掌握之间。
借箸为筹。
举无遗算。
内则翊戴天子。
外则承宁诸侯。
言正色庄。
有犯无隐。
少康之德。
光武兴炎之功。
再造巨唐。
削平新室。
历数允集。
神器知归。
皆由公协和元勋。
光辅洪业。
是知取威定霸。
崇文教以兴隆
安上治民。
修理容而镇静
足以神交旦奭。
士抚平参。
力致大同。
宜亨广运。
以之首扬红旆。
式遏锦川。
古有遗机。
待乎作者。
公临镇之始年。
中兴之四载也。
岁在丙戌春正月十有一日
杖钺而至。
无何期月。
逆帅康延孝
普安窃兵叛乱。
矫诏窥觎。
犯我鹿头营于雒县
势将率众。
必寇近郊。
公白。
清野待敌。
于民何罪。
坚壁而守。
谓我无谋。
况城虽大而弗严。
隍已平而可涉。
众情忧恟。
公意晏如。
飞羽檄以会兵。
伐林木而立栅。
森然棨戟。
密尔横箫。
环以深沟。
屹如断岸。
五日之内。
四面寻周。
民一其心。
士百其勇。
于是精选将领
分部熊罴。
电激妖巢。
火熏狡窟。
一鼓而元凶气丧。
载攻而同恶疲颓。
邓艾于轞中。
庞涓于树下。
长蛇碎首。
封豕析骸。
献捷功于王廷。
扫逋秽于侯甸。
一除芽蘖。
大定疆陲。
公于是提振纪纲。
恢宏典法。
六条已正。
七德兼修。
言出令行。
家至日见。
未几。
先皇厌世。
今上纂图。
圣政惟新。
睿思求旧。
不改山河之寄。
繄社稷之臣。
一年而加珥貂
再岁而升掌武
将军幕下
列虎豹之爪牙。
丞相府中。
排鸿鹄之腹背。
犹且爵盈而不饮。
肴乾而不食。
诊疗生灵。
讨论狱讼。
固以忠为令德。
孝出因心。
奉国家。
勤修职贡。
琛赆萦纡于剑栈。
包茅旁午于玉京。
史不绝书。
府无虚月。
阅其庭实。
标出偫芳。
晋文尊奖之诚。
诏齐桓纠合之业。
天子得以居南面之贵。
销西顾之忧。
万里长城
岌然存矣。
公一旦谓诸将吏曰。
华阳旧国。
宇内奥区。
地称陆海之珍。
民有沃野之利。
郛郭则楼台謺映。
珠碧鲜辉。
江山则襟带牵连。
物华秀丽。
闾阎棋布。
廛陌骈罗。
不戒严陴。
是轻武备耳。
乱臣贼子。
何尝不窥。
南诏西羌。
会闻入寇。
将沮豺狼之意。
须营羊马之城。
吾已揣之。
众宜协力。
封章上奏。
揆日量工。
分界绳基。
辨方画址。
百城酋壮。
呼之响答以云来。
十万貔貅。
令之风行以雾集。
杵声雷震。
版缘云排。
王猛鬻畚于城隅。
傅说飞锹于岩下。
公间日巡抚
役者忘疲。
周给米盐。
均颁牢酒。
如效五丁之力。
才踰三旬而成。
克就厥功。
不愆于素。
远而望也。
象众山之迤逦。
俯而瞰也。
若峭壁之斗悬。
掘大壕以连延。
增长堤而固护。
鸷鸟搏兮可
武夫勇兮莫干。
摩垒者谅之摧心。
守陴者由之示暇。
旧城峥嵘而后竦。
新城崨嶪以前蹲。
势而言之。
泰岳之与梁甫
亚而称矣。
若夫子之与颜回
重门开而洞深。
危楼亘而翼展。
至若八月之江澄寒碧。
七星之桥架晴虹。
伟乎津梁。
成兹壮丽。
公以罗城虽设。
智有所亏。
重筑大敌镇于四角。
嵚岑挂兔。
突屼栖乌。
俨楼橹于泬寥。
悬刁斗于天表。
其东南也。
直分象耳。
迥眺蛾眉。
云霞敛吴楚之天。
烟水送黔夔之棹。
其西南也。
旁连玉垒。
平视金堤。
宵瞻火井之光。
晓望峰之彩。
其东北也。
树遥云顶
郁金堂
雨收而叠嶂屏新。
霭薄而重峦昼暗。
西北也。
襟袖广汉
肘腋天彭。
鱼龙跃万岁之池。
鸾鹤舞阳平之化。
其或碧鸡啼晓。
金马嘶风。
拥旄戟以登临。
睹山川之形胜。
有以见公心同轩镜。
窜詟鬼神。
手秉汉钧。
锱铢造化。
能于昭代。
树此丰功。
鄙金瓯为漏卮。
铁瓮为凡器。
其兴也已当农隙。
其罢也不害农时。
旨咨嗟。
王纶奖录。
诏书敕知祥。
省所奏。
重修葺当府城池。
已取十二月一日兴功。
事具悉。
卿宠分玉节。
荣镇锦城
守富贵以无疆。
慕功名于不朽。
特峻金汤之固。
以威蛮貊之邦。
况属年丰。
复当农隙。
既暂劳而永逸。
尤豫备于不虞。
益见庙谋。
允符朝寄。
省阅陈奏。
嘉叹殊深。
公犹归善于君。
让功于下。
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彭州刺史上柱国李仁罕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汉州刺史上柱国赵廷隐右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州刺史上柱国张知业等。
家传义烈。
世袭丕勋。
拓弓而霹雳声乾。
挥剑而鱼丽阵破。
曹景宗鼻头火出。
薛延陀髭尾烟生。
英毅无俦。
智谋咸博。
左都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蜀州刺史上柱国潘在迎等。
或鼎钟盛族。
或书剑名门。
佩鞬执弭以从戎。
凭轼搴帷布佐理。
至于华皓。
不坠忠劳。
是能领袖雄藩。
表仪会府
而皆躬临卒列。
统摄庶工。
扬干之乱行。
绝赵罗之辞役。
明兴晦息。
日就月将。
巨绩告母。
偫才叶赞。
天成二年丁亥岁十二月一日起工版筑。
至三年正月八日毕手。
公再飞章上奏。
诏曰。
敕知祥。
省所奏。
修治城壕毕功。
事具悉。
百堵皆兴。
四旬而毕。
罗城而云矗。
引锦水以环流。
外禦蛮夷。
中权帷幄。
公家之事。
相业可观。
备览奏陈。
殊深嘉奖。
于以表纶綍褒扬之宠。
知朝廷倚注之恩。
新城周围凡四十二里。
竦一丈七尺。
基阔二丈二尺。
其上阔一丈七尺。
别筑陴四尺。
凿壕一重。
其深浅阔狭。
随其地势。
自卸版日构覆城白露舍四千九百五十七间。
内门楼九所。
计五十四间。
至三月二十五日停运斧斤。
其版筑采造军民。
共役三百九十八万工。
执事糇粮。
及役罢赏赉。
斗支秤给。
缗贯囊装。
其数凡费一百二十万。
其诸将大校。
出良驹于皂栈。
解重带于腰围。
选其纤柔。
释其好玩。
曾无顾爱。
一以颁酬。
其县大夫及寮佐已下。
或赏之器帛。
或给以缗钱。
咸有等差。
无不均普。
公却奢从俭。
节事省财。
马如羊而不入私门。
金如而不藏私橐。
悉肆公家之利。
尽充王事之资。
图有谓之功。
非无度之费也。
公诚欲为而不载。
朴而无文。
众意未然。
墙进固请。
四民喧阗于衙阃。
万口号沸于阶墀
父老曰。
公侯政洽神明。
慈如父母。
前年定延孝之乱。
今岁防蛮蜑之虞。
尽力城隍。
务安井邑。
遂使我等保家庇族。
养老宁冲。
如是者功德在民。
忧勤报国。
安可不叙述休烈
雕篆贞珉。
岂不美欤。
何容辞也。
公谓诸宾佐曰。
抑闻乘人之约。
义士犹或不为。
贪天之功。
智者宜然不取。
边备。
式耀国威。
将欲罄臣节于一时。
彰帝猷于万古。
殊非已力。
难遏人情。
谁当游夏之才。
请纪见闻之事。
昊相门牢落。
堂构萧条。
翁归文武之材。
明时待问。
荀息忠贞之志。
暗室不欺
寐酣而白凤昂藏。
染翰而墨龙夭矫。
嗟乎。
邓禹秉钧之岁。
虽庆承家。
陛机赴洛之年。
不堪观国。
空馀壮节。
退卜良知。
驱车幸返于故园。
提笔谬登于华馆。
金台玉帐。
敢差彦之肩。
绿水红莲
获继鹓鸾之踵。
酷惭薄技。
莫赞雄猷。
杜征南以矜大平吴。
沈碑汉水
窦车骑以章明出塞。
勒碣燕山
犹能炳著简书。
发撝功业。
宁偕巨制。
永固坤维。
尚乏黄绢之辞。
孰拂白圭之玷。
受恩禀命。
纪事表年。
巍巍乎不骞不崩。
何患于为陵为谷。
周枢密劄子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五、《江湖长翁集》卷二七
(前缺)遂举而不当,则骨肉疑间,必至相窥相斗。
两虎斗而未决,则吾不宁,保境而已。
河南之地,亦可徐议。
使其举事而无间然,则吾忧甫深。
何则?
彼恐无以慰其意,而使之取地于我。
取地于我,而两淮危。
向者伪齐尝出此矣。
资之以兵,惊我边鄙,彼虽败不耻也,而我不可以屡战。
彼坐视燕京,或败于我,或能困我,皆非系彼之休戚,是足寒心。
故曰,天使之弃疾,未可知也。
虽然,犹有可言者。
彼既相忌,必不多其兵力,兵力不能多而妄举也,将劫于民,中原必且不堪,而将有豪杰乘间而投隙。
或无谋也而多其兵力,则非彼之利,未必得逞于我,而反噬之计或萌于此,此又未可知者也。
就不可知之三者要之,它日之利害吉凶,或胎于二雏。
今者吾必预为不可胜之计,则边事宜急计而熟讲。
请遂言保两淮之大略。
前之所言,特以意测之尔,事之然否,不敢必也。
虽不敢必,然淮南被兵久,近不可知,要亦不能免。
淮南无他策,必清野,必坚壁,必毋浪战。
凡今言守某城,据某地,多务分兵以相接援,使敌不可入者,皆非计也。
淮东扬州淮西和州、合淝,皆要地也。
为三大屯,俟虏之来,按兵不战,吾亦蓄锐伺隙,审于使间,明其耳目,俟其的然可乘,与之一战,可以痛惩其侮。
未有必胜之机而侥倖一胜,是浪战也,是彼之欲于我也。
或曰:彼之来,吾连臂守之,庶几保吾所有。
今且委地与之而据其里,是资寇也。
某常非笑说者之谬。
长淮东西凡千馀里,为城几所,一一守之,彼常麇聚而前,败吾一而他破胆走矣。
吾之将校狼狈内救,朝廷且以保江为忧,吾兵不战而道疲矣。
且连鸡而守,不能禦其来决矣。
使彼连鸡守之,其能禦吾之往乎?
黥布叛,荆军分为三将以相救也,而议者知其必败,未几败其一而众溃。
康延孝为晋策梁,以谓其兵聚则不少,散则不多。
刘备攻吴,连营七百里,而魏文知其非。
兵法:寡者人者也。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非特古事然也,顷虏之犯淮西也,如张侯柘皋之捷;
其犯淮东也,如韩侯大仪之战。
虏骑一甄而来,吾兵一甄当之。
使其分兵而禦之,何以杀其冲?
惟大仪之捷,韩分解元一军守高邮
是日也,元与虏战甚,整暇而捷。
韩特以高邮扼其粮饟尔,外此不闻它守也。
人之言曰:臧质盱眙昌义之义阳赵立以乌合守楚州,犹二年之久。
以此藉口,而计分地而守。
夫此,皆出万死而仅生,极危而仅存,非可为禦戎至计。
而立亦终至鱼肉,又岂得已。
奈何平时议边计,不求万全,而踵侥倖或胜之陈迹,恃此与强虏对乎?
吾兵不分,足以当其众,而又不轻与之战,彼客我主,劳逸势殊,而勇悍猖獗之气将屈。
吾清吾野,则彼蜂屯之众,非馈运无所得食,将不可以支久,其间必将有可乘之隙。
吾将良而士怒,后发先至之技,处女脱兔之机,其必有以建大功而破虏人之胆。
兵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锐不之避,命之曰瞢;
惰归不击,命之曰弱。
瞢必败,不足有为。
苟弱矣,足以启敌人之侮。
虽然,此犹系主将之巧拙勇怯如何,而不可预知者也。
所可预定其计者,吾兵决不可分而已。
今之议者画地借箸,尺寸而守之,猿臂连属,将以限其来者,纷纷皆是也。
此说未破,某恐必至误国也。
计吾缘淮而列屯,其敢越淮而鏖虏耶?
其不敢必矣。
彼越吾地而不与之战,则连兵何益?
无所伺而战,则败多而胜少。
法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谓其无必死之志,有散走之心也。
故缘淮分屯,非至计明甚。
辛巳,虏亮之来,官兵控淮而守凡几所,内地屯据又几所?
虏兵侵淮南者二,一自淮阴,一自淮西
亮踰淮,王权败,刘锜淮阴保江,势甚仓皇,而诸处所宿之兵不能龃龉其间,吾亦了无赖焉,则虏兵合而众,吾兵分而寡,一验也。
甲申仆撒之寇,守山阳、守淮阴等处又几所?
虏并力败淮阴兵,杀裨将刘宝山阳,苍黄为保江计,诸所屯兵亦不能龃龉其间,则虏兵合而众,吾兵分而寡,又一验也。
或者必曰:吾兵聚而待敌,则延敌入境,使彼据其已得之地,耕战兼讲,与我相持为久驻之计,则奈何?
某亦料之熟矣。
彼不尽得淮南则不能有淮南,亦犹吾不尽得淮北则亦不能有淮北
使彼贵将重兵宿于淮上,则非久计;
更迭而留,委之裨校,则吾能制之。
建炎至今,犯淮南凡几,彼尝尽得之犹不能留,况不尽得,而忧其遂能与我分地犬牙相持乎?
即已然而图方来,为吾之计,似不出此。
其次则莫急于抚淮民也。
抚之得其道,将以用之也。
某又请言其用之者。
两淮民兵之健者,犹可十许万,议者悠悠,未有成说。
夸者曰:「民无不可使,得良将教督之,可与官军同」。
迂者曰:「民可耕不可战,聚而教以兵,徒扰之尔」。
是未有成说也。
言兵当计彼此。
虏骑驰突之兵也,来如惊飙,去如駴兽。
国家军政纪绪,条目截截,可守可观。
从事于兵者,攻守击刺之外,不治它事。
如此仅与之技,奈何欲驱耒耜袯襫之夫,禦堂堂之阵乎?
若曰佐官军之守也,缓急而飞挽也,得利而据扼也,对垒而张声势也,则不为无用。
今所谓挑丁,皆强悍能辛苦者也。
如某之见,若边事萌芽,预为清野计,令两淮之挑丁分屯山水险要处(如淮东兴化县淮西之诸山可屯处。),馀老稚牛畜农器分泊江中诸沙,不徒泊之也。
挑丁之外,取其次丁,择诸县之官不迂而腐者总而制之,谕以略置弓枪旗鼓,立之长,列屯于此,为老稚之卫。
前此听民之散处,官无所措画,壮者顾忧其家,常为走计,或相并吞,或急则降虏。
脱而渡江者,所在布满,往往反为江浙民间之患。
夫吾国未必能用吾民,而为虏用也常力,何者?
彼以长矛利刃驱之,为之负挽,为之乡道,为之攻城,何求不得。
建炎绍兴之初,常如此矣。
今其家与所资既屯江中,则壮者无向来内顾之忧,告以为屯,实以自卫,故不难于听从。
民户百万口屯于江中,亦足张吾势而重虏人之疑。
魏文长驱临江,孙权仓卒缘江列木城,而魏人惧诸沙之屯,彼见其旗帜,闻其钲鼓,何遽知其非官兵
其不贤于木城矣乎?
使渡江而南者,但城市之人,则江浙官府易为之所,又免委百万赤子,坐视虎狼之噬己,或为彼之用。
民之资力,使十存四五,虏退而归,耕蚕之计自若也。
闻之建炎绍兴之初两淮为虏窟,而沙上之民耕耘不辍,一水之隔,便为乐土。
里民户知其便,令之则从,而又得以按收其壮者之用。
若曰置不足用而不计,则建炎之初,虏将龙虎败于兴庄,全军歼焉,亦张荣所裒棘荆锄挺之夫。
虏亮之毙,淮东所屯之民乃能颇掠其还,卒焚其粮,战船自瓜洲至淮,首尾相接四五百里。
不然,则官军方限江南,未及北淮,彼安翔而去尔,复何忌?
虏中至今能言之。
据己之便,童子非怯,反是乌获可侮。
此之机会,无时无之,要在藏其用于无用也。
传曰:「耕问奴,织问婢」。
某于文章学术未必愈人,至言淮南事,则畎亩之见,其言似未可全忽也。